当前位置:主导航 > 首页 > 通知公告

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成果展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2025年“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采用“6+2+N”的活动架构,即:六类实践、两大专项行动和N个揭榜挂帅实践命题,全校学生通过自主组队报名、学院初审、重点项目推荐、校级立项备案的方式,共遴选出50支重点团队。实践地点覆盖:北京、河北、江西、山东、河南、云南、青海、贵州、新疆、香港、澳门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同学们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重点团队出征前,校团委联合校外专业机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50个重点团队的实践方案进行了审核把关,对调研思路、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草案进行了统一指导,指导各学院对重点团队进行安全教育。实践过程中,安排专人跟踪各重点团队的实践调研进度,及时给予理论支持和调研资源支持。实践结束后,指导实践团队按实践计划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总结视频。


部分重点团队简介:


“毛孩子离开之后:北京市宠物殡葬产业调研” 实践团

团队深入北京市宠物殡葬机构,针对全市宠物的“生命终点”治理难题展开专项调研。团队走访了宠印善终纪念馆等多家宠物殡葬机构,参观并了解机构的服务流程,与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交流。同时团队也通过随机采访宠物主人、发放调研问卷等多种方法,从多方面入手,深刻完整地了解到当前北京市宠物殡葬行业的现状和一些困境。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着手制作宣传片传递人文关怀,积极建议优化行业准入标准,助力构建人宠和谐的城市文明体系。



经济学院谷子盈同学的实践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提升了个人能力,还获得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感触。跟随队伍实地采访宠物殡葬馆的经历让我尤为印象深刻,宠物主人对毛孩子的爱也深深打动着我。我亲身体验了从与殡葬馆老板取得联系约定采访时间,到设计修改采访稿,再到实地采访的全过程。这是我在课堂中难以获得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实践的魅力与乐趣。



“AI管家,椿萱智护”社会实践团

团队开展了"AI管家,椿萱智护"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社会实践项目。在过程中团队来到福寿康企业,参观交流了AI大模型数据反馈系统,智能床垫等,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的交汇点。在与老年人实际交流中,深入了解了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并深入研究解决此困境。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加深了对 AI 和大数据的理解,获得了先进技术的应用经验,并深入探索了智慧养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AI赋能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劳动经济学院张杨岚同学的实践感言:

初入实践,诸多挑战接踵而至。学习复杂的AI技术原理,了解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这一切都并不轻松。从熟悉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等设备如何精准监测老人的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到掌握AI软件如何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健康建议,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深入养老服务一线,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更是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智能设备时,我会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和身体状况,耐心地一步步演示,确保他们能够轻松上手。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陪伴和关怀。在福寿康的这段实践经历,让我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科技为养老服务赋能,更懂得了关爱老人的重要意义。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让更多老人在科技的关怀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星火燎原”实践团

“星火燎原”实践团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小学,随后参访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及旧址,瞻仰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开展“探访红色革命足迹,践行教育强国担当”主题实践。团队通过“英语支教赋能山区教育+红色研学筑牢信仰根基”的双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团队计划延续“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一方面将遵义会议和长征故事转化为“云游红色圣地”党课持续传递信仰力量,通过党课开展,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要决策和深远影响,以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伟大壮举;另一方面深化“小小外交官”活动,制作北京故宫、长城等景点的双语文化微视频,实现京黔两地教育的“双向互通”,让两地学生都能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青年回响: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使命

外国语学院学生周艳芳的实践感言:

此次贵州之行,我们深入道真山区,将外语专业所学转化为支教课堂的生动实践:从设计互动游戏破解音标教学难题,到带领孩子们用英语演绎家乡故事;从在遵义会议旧址触摸历史脉络,到烈士陵园前重温入党初心。每一步都是对“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作为青年党员,我们不仅要“学在书斋”,更要“行至山河”,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此行让我坚信:教育是乡村振兴的火种,而青年就是那执火者,愿以微光点亮万千未来!





“长城石峡振兴先锋队”实践团

“长城石峡振兴先锋队”怀揣“青年服务国家”的初心,立志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走进了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本次社会实践旨在让青年学生深入乡村,了解国情民意,将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利用暑期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建言献策。团队深入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在通过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与村干部进行访谈的方式,探寻石峡村对长城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历程和做法,形成经验总结,并针对石峡村“文化+产业”双驱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晓峰同学的实践感言:

在探索石峡村“文化+产业”双驱路径方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实地调研不仅仅是为了将理论联系实际,更是在发问卷、做访谈、练能力、提素养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温度”。长城保护工作者梅兰芬在访谈中真诚而坚定的一句“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令我记忆犹新;当地村民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断重复着朴素的心愿“希望石峡村发展越来越好”使我感触颇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应挺膺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06 共青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