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导航 > 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北京市“青年实干家计划·青春传承中华文脉专项”报名的通知

各位同学:

根据团中央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青春传承中华文脉专项”的意见要求,北京团市委面向京内各级博物馆、文旅部门等单位征集岗位38个,预计需求人数70人,计划组织高校相关专业硕博研究生开展实岗锻炼。

一、招募对象:

硕士、博士在校生

二、岗位信息及报名流程:

1.岗位信息。具体岗位信息详见附件2。

2.报名流程。报名请填写汇总表(附件3),报名表(附件4)并提供一份个人简历。于12月19日(周四)18:00前发到:2625342440@qq.com。

文件命名格式:首经贸-姓名-文件名

邮件标题格式:首经贸-姓名-青年实干家

三、主要任务:

1.文物古迹研究保护利用参与国家有关重大区域战略 规划、资源价值突出的重点项目,开展重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展示等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古建筑、古文字、重要石窟 寺、大遗址、文物主题游径、藏品数字化等保护利用、展陈 展示、开放服务等,参与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和口述史 征集整理工作,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数字化 赋能相关工作发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文物领域科技 应用水平。

2.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传播。充分发挥公共教育、 文化服务等作用,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宣传推介、课程开发 等工作,强化内容建设,创新表现手法,拓展传播渠道,提 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扩大相关工 作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策划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 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活动,打造文物对外宣传品牌,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与产业营销管理。参与文化文物单 位运营服务、陈列展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打造传统 文化营销亮点,支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坚持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 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深入挖掘民 间艺术、戏曲曲艺、体育游艺、传统工艺、 民族服饰、 民俗 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助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活力。研究推广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 新型文旅服务,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 合,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4.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内部风貌提升、环境改善、数字化展示等整体性保护利用,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的保护力度。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文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进行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参与相关规划编制、方案设计、报告咨询、展陈讲解等工作,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以上项目外,服务地团组织可会同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设置若干具有本地特色的自选项目,明确工作任务。

四、实施步骤

1.招募选聘(2024年12月)。省级团委组织省内高校 面向相关专业硕博研究生宣传动员,坚持个人自主自愿与团组织推荐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员招募,对拟推荐的学生从政治素养、学业表现、纪律作风、身体健康等方面严格把关。

2.人岗匹配(2024 年12月底—2025年1月)。根据岗 位计划数量和报名情况,由服务单位通过适当方式综合确定到岗人员,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研究领域和个人特点合理设计具体工作任务。上岗前,省级团委应会同服务单位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地方概况、 岗位职责、专业要求、管理规定、安全教育等。

3.实岗锻炼(2025年全年)。实岗锻炼为期 1 年,采取 “假期(课余时间)线下为主”和“平时线上为主”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在岗服务应不少于60天,有条件的可增加至 90天或更长时间。为保证线下在岗服务时间,可优先选择就读高校所在地或本人常住地学生开展工作。 由高校和地方团委协同对参与项目学生进行指导。高校统筹相关专业教师担任 “ 学术导师”,服务单位为参与学生配备“实践导师”,确保参与学生切实发挥作用。

4.履职评价(2026年1月)。聘期结束前,高校学生应 向基层服务单位和省级团委提交履职报告和实践成果,包括 但不限于调研报告、资政报告、学术论文、技术发明、对策建议、访谈实录、工作总结等多种形式。对在岗服务时间达标、圆满完成实践锻炼的学生, 由相应聘任方团组织颁发实岗锻炼证书,符合条件的可计入思政课实践学分、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履历记入学生档案。

五、工作要求

1.严格纪律程序。招募选聘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 的原则择优录取。高校团组织严禁以权谋私,严禁以任何理 由收受利益相关方财物;严禁暗箱操作,不按规定程序私自确定入选人员;严禁滥用职权,违规插手干预人员招募选聘, 确保程序严谨、纪律严明、科学高效。参与学生要严格遵守高校、服务地(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如因个人原因需提前结束实岗锻炼的,应由推荐高校团委出具同意证明,并报服务单位及所在地省级团委审核同意。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

2.做好服务保障。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服务单位和相关高校积极为参 与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服务装备、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等必要保障,并做好相关经费、物资的使用管理,根据实际 需要按规定统筹使用。

3.强化交流宣传。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和省级团委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专家讲座、主题分享、实地考察等,交流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注重发现项目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通过专栏、宣讲、直播等多种方式,讲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参与中华文脉传承的青春故事,带动更多高校学生投身文化强国建设。

4.注重风险防范。高校和地方团组织在政治、保密、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参与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强化指导,服务单位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

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

联系人:赵锐 电话:15611077697(课间联系)

附件:

1.2024年“青实计划”工作指引

2.2024年“青实计划”岗位信息表

3.2024年“青实计划”高校汇总表

4.2024年“青实计划”高校学生报名表

校团委

2024年12月12日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06 共青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