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导航 > 首页 > 基层动态

青曲社,一个快乐发源地

不大的门脸儿,温馨的小屋,茶馆儿似的陈设,舒适的座椅——这便是青曲社了,一个快乐发源地。

顾名思义,青曲社取“青云直上、曲故情长”之意。青曲社只有十来位相声演员,他们自称此地简称“青楼”。我来这里听相声,小小的屋子挤满了人,开场前大伙乱哄哄的。服务生动作麻利,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脆生生的锅巴,热滚滚的茶水,香喷喷的瓜子,甜津津、凉丝丝、如脸盆般大的水果拼盘。可以想象,欢声笑语中嗑点瓜子,吃点水果,再呷一口浓茶,该是多么惬意!

其实真正惬意的还是相声。即使大部分成员您听都没听过,也丝毫不比电视上的相声差。相声开演后,所有注意力全被舞台上的二人所吸引,桌上的诱人零食水果居然忘了吃。一场结束接着下一场,中间主持人衔接不到30秒,真正“无广告”。我旁边坐着的陕北老汉是这儿的常客,总以好奇和兴奋的眼光看着我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整场下来行云流水,不知不觉已经晚上10点半,走出青曲社,表情已经不好复原,颧骨上的两块肉笑得酸痛而僵硬……

    现场相声独特的地方在于和观众互动。

    演员:“我就擅长模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草稞里蹦哒的,我都能学!观众们,随便说一个天上飞的吧!”

一观众:“卫生纸”

    演员:“太抽象啦……换个地上跑的”

一观众:“卫生纸”……

看演员如何处理类似这种刁钻古怪的回答就是现场相声的独特魅力,事实上他们确实可以。多种多样的临场发挥让我感到惊喜有趣,观众不小心打碎了茶碗,立刻茶碗打碎这个话题便被融进相声中了。我曾有幸在学校得到过上台的机会,深刻体会到临场发挥的不易,更何况要编成笑话。他们的冷静,笃定,机敏让我佩服,还有那不为人知的后台苦练。真心为他们点赞。

    对于传统曲艺,这些人在继承、传播、发扬的前提下,希望能发挥年轻的优势,努力让相声、曲艺这些传统的艺术在年轻人中流散开来,从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受众人群各方面让曲艺年轻化,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通过这些努力,让这流传百年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结合点,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只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虹升百尺、鹤舞千年”。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06 共青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