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导航 > 首页 > 基层动态

生存不等于生活

生存不等于生活

有一则寓言引起了我的深思,内容是这样的:鱼缸里的金鱼对邻近的水桶里的鲤鱼说,“别以为你也同我一样快活,等一下你就成了盘子里的佳肴,岂能像我一样永远享受着自由的快乐! ”“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鲤鱼说,“我虽然由于不慎遭受了不幸,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海的壮阔汹涌。”

两种想法很难说出优劣,也很难说清,但是我更喜欢鲤鱼的想法。

人生苦短,我们来到世上,是追求生存还是生活?是追求生命的长度还是深度?这也正是金鱼和鲤鱼的不同。金鱼享受生存的快乐,鲤鱼热爱生活的乐趣;金鱼炫耀自己寿命的长度,鲤鱼却无悔于自己生命的深度。

海豚是一种会自杀的动物。海豚在远离大海,被困于水族馆供人娱乐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自杀。海豚的大脑相比于其他动物来说,是比较发达的,能够像人类一样产生一些简单的感情。我想,它可能认为这样的生存已不算作生活了,那也没有必要去延长了。

鱼如此,人亦然。

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却不见有人说:或短于花甲,或长于百岁。可见人们欣赏的,是生命的深度而不是生命的长度。莫扎特在自己寿命的终点,亦是生命的顶点写下了不朽的巨作《安魂曲》与《魔笛》;贝多芬也是在身病耳聋的寿命末期写下了《命运交响曲》。他们都无幸于寿命的长度,却有幸于生命的深度。

然而,寿命长而生命短,生存多而生活少的人,其存在是可悲的。我一直都认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就是植物人了。他们的肉体虽然活着,却只是一副空躯壳,灵魂已经死了。灵魂既死,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只能一如草芥蝼蚁般生存。但是,更加可悲的是,竟有不少人 追求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千篇一律,吃饭、睡觉、工作……试问,这样的生活与月圆月缺,潮起潮落的死物相比,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那些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吃不上饭,睡不了觉的人呢?但如果寿命与生命相伴,生存与生活并行,人性的光芒就能盖过天上的繁星。

自由地生活吧,而不再是平庸的生存。鲤鱼啊,你可以像尼采一样对金鱼说:“我飞翔的越高,在你们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身形就越是渺小!”

信息学院分团委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06 共青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