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导航 > 首页 > 基层动态
让人落泪的《想北平》
《想北平》是老舍讲北平作品中画龙点睛之作。精在何处?初读未有所感。反而感觉平常至极。
老舍的北平,别无它物,有的只是积水潭的苇叶或嫩蜻蜓;有的只是布置得匀调有空儿的街景,有的也只是花多菜多果子多的北平,它连接着园林菜圃与农村,让人很容易接近自然。这未免有点为文而文的感觉。
再读,却有一点点感伤,这感伤源于何处。源于文章中的一句话:“我真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语言有点跳跃, 但却引发了我的情感共鸣。他说,“当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微微的笑着;当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开心的时候,我欲落泪。”在这一笑一悲之中,却有着极为厚实的情感,爱到至时尽沧桑。母亲之爱人皆有之,爱母之情,不可割舍。北平之于老舍不过如此,忘不掉,不能忘。
到此,我落泪了。北平之想,是母亲之想。老舍的北平是摸得着的,他是摸着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长大的,就像摸着妈妈的手;老舍的北平看得见,他是看着积水潭里的苇叶或嫩蜻蜓长大的,就像看着母亲种花锄草;老舍的北平是感受得到的,是温和的香片茶发出的淡淡清香。老舍住在北平,就如婴儿睡在摇篮里,安适快乐。
北平之想,是母亲之想。老舍的北平,是匀调而处处有空儿的街景,在这里他可以自由的喘气。自由是北平赐给他的一件大礼。正如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所说,“有母亲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也多少有点孩子气”。什么是孩子气,孩子气应该是在母亲面前的任性撒野吧!虽然无礼,却不会受到痛骂,反会得到母亲那长满老茧的粗糙的手的爱抚。因为母亲理解孩子。
北平之想,是母亲之想,老舍的北平,是长满花草的院子,是溅着泥点儿的韭菜,是带着霜儿的玉李,新鲜可爱质朴。而母亲呢,不过如此,一辈子靠缝补与做役使贴补家用,死前吃得还是粗粮。死前也没能与自己的儿子见上一面,在思念中永远躺在了太平湖那儿子为他买的十间空荡荡地房舍里。
母亲之于老舍,是给了他生命教育的一个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老师,她给了他性格与脾气,是老舍心灵的栖息之所。丧母之痛,让老舍连呼心痛。而北平呢,又将面临日本战火的蹂躏,这怎能不让老舍落泪呢?
读到此处,我泪盈于睫……
想北平,老舍欲落泪。
读北平,我真的落泪了。
在那忧伤的谐奏曲《似曾相识》的音调中……
信息学院分团委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0-20